师德师风

山东农业大学2023年度“最美教师”胡大刚

发布时间:2023-09-09浏览次数:69


胡大刚,男,19869月出生,中共党员,20147月参加工作,教龄9年,专业技术职务教授,现任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果树学系党支部书记,获得的主要荣誉称号有:“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和“山东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山东青年创新榜样”、“山东省现代设施果树技术创新中心外聘专家”、“重庆市三江人才”及“泰安市科普志愿者专家”;获得的主要奖项有:齐鲁农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第一位);代表性教学科研成果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优秀指导教师,主持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近5年发表学术论著60余篇,2篇论文被Web of Science定义为前1%高被引论文,参编教材5部,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6项,登记团体标准1项。

    在科研事业中,他勇担重任,勤于开拓,积极进取,大力创新,把自己的青春无私地奉献给了我国的科研事业,让青春绚丽的光芒闪耀在科研中,使科研事业变得五彩斑斓。他,就是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胡大刚。他以苹果果实品质形成、保持的机理与调控为研究方向,构建出苹果果实品质调控的遗传密码图和创建了全国首家“果—虫—菌—草—牧”生态循环有机果园及应用的创新性成果,这些成果同步或领先于国际同类技术,先进事迹被科技日报和新浪网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在国际也被广泛关注。

一、深入研究硕果迭出

从结缘科研开始,胡大刚就致力于科研事业的发展和不断创新。在长期的科研中,胡大刚发现,要想使农民摆脱贫困,就要让科研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为此,他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主战场,师从“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长江学者特聘专家郝玉金教授,并在束怀瑞院士和陈学森教授等老师的指导下,在科研这片肥沃的土壤上,努力把理论基础研究和技术成果应用于实践,使科研不断地造福人类。

我国果树栽培面积和产量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果树作为多年生木本植物,在我国新旧动能转换、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优化生态等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经过长期发展,但是与其相关的很多重要的农艺性状的分子机理研究还相当落后,这不仅阻碍了果树的遗传改良育种进程,而且还制约了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的研发。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十几年来胡大刚以苹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生理生化及组学相结合的方法,碳氮营养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形成、保持与调控途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通过这些研究,胡大刚初步构建了葡萄糖信号调控苹果果实品质形成的信号网络,揭示了葡萄糖信号调控苹果果实成熟的分子机理,阐明了山梨醇信号调控苹果果实酸度的分子机理,还对氮信号调控苹果果实苹果酸积累的分子机理进行了解析。基于上述的苹果果实品质理论研究成果,胡大刚初步构建了苹果果实品质调控的遗传密码图。

二、转化成果减污增效

近十年来,胡大刚以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焦家庄村和马庄镇蝗粮蜜果园基地为依托,建立了“果—虫—菌—草—牧”生态循环系统。他通过构建复合系统,利用“虫—菌”复合环境生物系统技术,把废弃的秸秆生物转化为动物蛋白饲料、虫砂基生物菌肥、赤松茸等高品质产品。其中动物蛋白饲料可以用于养殖业,为生态养殖提供蛋白新选择。而虫砂基生物菌肥和赤松茸的种植废料则可以用于种植业,为苹果和桃的有机生产提供可溯源有机质,由此而形成“消费即生产”的循环经济综合体,促进了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发展。

他创建的“果—虫—菌—草—牧”生态循环有机果园是全国首家,使秸秆得到了高值化、循环化利用,利用率达100%;他首创的虫砂基人工土壤,回田每年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0%~1.2%,使耕地保护和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他独创全国首例零废弃果园,不增加耕地,就可以使亩产值比常规管理增加4~6倍,亩产达6~7万元,实现了果品提质增效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年均增收达到了3.7536万元/亩,已推广5万多亩,这不仅解决了农民的增收问题,还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

胡大刚团队成功研发的“果—虫—菌—草—牧”生态循环果园的配套技术,目前已经在山东泰安各试点进行了推广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适宜当地栽培的桃品种“瑞蟠21号”和高类黄酮的功能性苹果也得以成功筛选出来,生产的苹果和蜜桃不仅营养更丰富,而且安全有机,使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缓解,促进了消费者健康和绿色生态等目标的实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成为现实,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赢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这些科研成果的取得,彰显了胡大刚对科研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无比的忠诚。对科研无止境的探索,也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为他以后的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漫漫科研路,拳拳科研心。在奉献科研、一心为民的道路上,胡大刚迈着坚定的步伐,从容不迫地追求着科研的未来。

三、获得荣誉不忘初心

2021年和2022年,胡大刚以苹果果实品质的理论研究成果分别获得了“山东省优秀青年基金”和“国家优秀青年基金”的资助,“果—虫—菌—草—牧”生态有机果园的创制及应用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了2021 年度齐鲁农业科技奖二等奖,2021年获得山东青年创新榜样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获得无疑肯定了胡大刚在科研上的成绩。在科研上获得的初步成功,激励着胡大刚继续行进在科研的道路上。

对科研的无私奉献、勇敢担当和一心为民的大爱之心,使这位正值青春年华的80后教授对科研事业充满了信心。正所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科研的同时,胡大刚再接再厉,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在多年的科研中,胡大刚主持了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参编教材5部。现在,胡大刚不仅是园艺植物杂志、园艺学报和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编委、《食品质量和安全》和中国农业科学(JIA青年编委和《植物科学前沿》审稿编辑,而且还是中国园艺学会理事。他还被聘为“山东省现代设施果树技术创新中心外聘专家”、“重庆市三江人才”和“泰安市科普志愿者专家”,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优秀指导教师。

虽然在科研上获得了荣誉,但是胡大刚依然牢记初心。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始终是胡大刚奋斗的目标。对科研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的胡大刚,对未来也有了一定的设想。他热爱着自己的教学工作,他要在三尺讲台上播撒自己的青春,培养出充满激情、充满理想、充满挑战、有专业科研技能的人才。

除此之外,他还将自己的科研工作进行了布局,他要对果实贮藏过程中初生和次生代谢物的变化特征和物质转化规律等展开进一步研究,最终形成评价防止苹果品质劣变和腐败损耗的科学体系和精准调控技术。设想是美好的,布局是严密的,只有付诸行动,经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灿烂的科研成果。为此,胡大刚正蓄势待发,砥砺前行,相信不久的将来,胡大刚经过不断的努力,能创造出更多的科研成果。他的青春,也会因此在我国的科研事业中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