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

山东农业大学2023年度“最美教师”李成亮

发布时间:2023-09-09浏览次数:28

李成亮,男,1976年4月出生,九三学社社员,博士研究生,教授,现任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2002年8月-2007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工作,2011年9月入职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截至2023年5月教龄共计12年。工作以来,获得的荣誉称号主要有: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第七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的指导老师,2019、2020年度连续入选“农艺学全球TOP 100高产作者”;获得的奖项主要有:欧洲玛丽居里奖学金、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奖学金、山东省第九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山东农业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代表性教学、科研成果主要有:承担省级教研项目2项,参与省教研项目重点项目1项,在《高等农业教育》等期刊发表教研论文9篇,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承担国际和国内横向课题6项,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60篇被SCI收录,获批发明专利2项,撰写地方性技术操作规程7项。

该同志兼任中国土壤生态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学会教育委员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土壤与肥料学会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日常工作中,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勇于创新,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均获得了出色的成绩。

一、坚持以德立身,教学成果显著

李成亮同志坚持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工作中心。任教12年来,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始终秉承“学生中心、为人师表”的育人原则,在师德考核中荣获优秀2次。 

针对后疫情时代和互联网冲击,现有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效率这一情况,李成亮潜心教学研究,重视教学改革与创新,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开展了课程实践教学新模式探索、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内容改革、大学生创新科研能力提高、本科人才培养产学融合模式研究与实践、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挖掘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省级教研教改项目5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9篇。

基于上述教育教学研究内容,完成了“‘双核驱动、三元一体、四链融合’的农业专业学位硕士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成果凝练,获山东省第九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形成了“基于‘一轴、二翼、三元融合’的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教学成果,获校级一等奖1项,并参与其他省级、校级教学成果5项。此外,作为骨干参与了“‘两方向、四层次、四融合’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与应用”教学成果的形成与凝练,目前正处于2023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阶段。

二、潜心教书育人,育人成效明显

李成亮同志坚持“以本为本、立德树人”,围绕我国农业绿色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行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坚持潜心教书育人,甘为人梯,用知识和阅历托起学生攀登新的高峰;甘作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惠及莘莘学子。

李成亮同志承担了本科生《土壤学》、《土壤与肥料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英语》等课程教学任务,以及硕士研究生《土壤物理学》、《农产品生产安全技术与应用》等课程,并为博士研究生开设《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法》课程,高超的教学水平和融洽的课堂氛围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连续多年在学生评教中获得优秀。参编《土壤肥料学》和《土壤污染与防治》教材2部。在日常教学中,积极组织召开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土壤与肥料学》课程组等不同层次的教学研讨会,针对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探讨、网络课程资源高效使用、课程思政的挖掘与使用等多方面进行深层次探讨与交流,极大地提高了自身和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效果。

《土壤与肥料学》课程主要针对园艺、设施蔬菜、中草药、植保和农药等本科专业,具有参与教学老师多、学生背景不同、专业需求不同等特点,作为课程负责人定期组织教学团队会议就课程大纲进行详细讨论,构建课程知识框架,明确必讲的知识点,设立因不同专业需求的扩展内容,提高课程的适应性,达到了因材施教、强化学生不同专业能力的良好效果。《土壤与肥料学》教学团队于2023年02月获得校级优秀集成教学组织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土壤与肥料学》慕课建设,属学院首次慕课,于2020年在智慧树平台上线运行。该慕课顺利通过了严格审核,正式上传至学习强国慕课精品专栏,供全国学习平台注册学员在线学习使用。《土壤与肥料学》于2021年评为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并于2023年4月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

为解决野外实习所面临的资源配置不足、实习路线单一、实习要素与实习内容关联度弱等问题,李成亮等依托互联网和虚拟仿真技术,主持建设了《馒头山野外土壤虚拟仿真综合实习》实验教学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实习要素与实习内容有机结合,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并在疫情期间有效解决了学生无法实地实习的困境。《馒头山野外土壤虚拟仿真综合实习》于2020年被评为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土壤物理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土壤物理学知识对该专业研究生课题开展、数据分析和结果阐述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历年来选课学生较多。但是现有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研究生日益增长的科研需求。李成亮从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应用和教学内容更新与探索等方面开展研究,并通过双语授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本科课程申报了山东省优质研究生双语课程建设项目,于2022年12月成功获批立项。

在教学和科研之余,李成亮指导百余名大学生参加国家创新创业活动和大学生科学训练计划,获得1项省级“互联网+”金奖,本科生发表科技论文4篇;指50余名本科生毕业实习,部分学生输送到英国伦敦国王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继续深造;指导了包括6名博士在内的19名毕业研究生,所指导的学生已成为国内外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领域的业务骨干。指导学生获得山东农业大学第五届研究生优秀学术创新奖博士组二等奖、硕士组二等奖、校级优秀毕业生等。培养的学生在扬州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工作,均快速成长为单位的教学科研主力军。在李成亮精心培养下,学生个人综合素质、专业素养和社会竞争力显著提高,都已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三、聚焦科研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李成亮同志始终坚持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盯紧学科发展前沿,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承担英国Sirius矿业公司和美国York Potash公司的关于马铃薯、棉花和苹果等横向课题5项。阐明了包膜控释肥的养分释放与棉花养分需求的同步营养关系,确立了包膜控释肥的施用是化肥减施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关键技术。同时,开展杂卤石及相关产品在胶东酸性土壤和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上的障碍因子改良效果研究,并阐明其改良机制。近年来,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69篇被SCI收录,ESI高被引论文2篇;获得省优秀博士论文、省优本科生论文指导教师等奖励多项;参编专著2部,发明专利2项,撰写地方性技术操作规程7项。担任《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Chemistry》、《土壤》等杂志编委,并为《农村环境科学学报》、《土壤学报》、《Catena》、《Chemosphere》以及《Agronomy Journal》等杂志审稿。在2019、2020年度连续入选“农艺学全球TOP 100高产作者”。他积极服务社会,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解决技术难题,联合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得到了有效应用,取得了良好经济社会效益。

四、履行岗位职责,助力学院高质量发展

强化“立德树人、以本为本”教育理念,对标学校发展总体目标,不断凝练学科专业方向。李成亮主笔起草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试点的申报材料,该专业于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试点。主持并组织土地资源管理和环境科学专业申报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试点,于2022年土地资源管理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试点和环境科学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试点。动态完善4个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1个大类招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并重新整理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持续实施了《资源与环境学院课堂考勤及手机入袋管理实施方案》,实现课堂教学“零手机、零缺勤”,提高了师生互动效果和学习效率。1门课程获批为国家一流课程,1门课程获批为山东省一流课程,指导多名教师获得学校教师质量奖,多名教师获评山东农业大学最美教师,获得校级教研改革各类项目10余项。

围绕学校“双高”建设大局,坚持学科强院战略,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助力实施山东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学科”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建设方案,参与并完成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的运行情况评价材料准备、答辩等工作,实现了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纳入新序列。参与组织申报山东省高校实验室,滨海盐碱地高效开发和生态保护实验室被批准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室。此外,学院的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参加了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李成亮同志积极参加评估材料准备、撰写与修改等工作,经过评估该学科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为B

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三新”模式,育人成效显著。近年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赛事,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1项,实现了学校主赛道金奖零的突破;获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8项、“挑战杯”建设银行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赛金奖1项、银奖2项、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省级一等奖4项。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创新设计大赛特等奖等专业竞赛奖励11项。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训练项目,获批国家级、省级创新训练项目30余项,大学生训练计划300余项,本科生参与率达80%以上。

坚持课程思政育人新机制,努力挖掘课程知识点、应用案例等的思政元素,通过教学设计,将思政案例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也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水平和爱国情操。《土壤污染修复》和《面源污染控制工程》等5门课程获得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获批山东农业大学环境类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农业生态学》和《土壤污染修复》的思政案例于2023年3月获山东省本科高校黄河重大战略课程思优秀政案例

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工作。中英合作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项目始于2013年,2020年该项目在学校与皇家农业大学共同努力下升级为双学位项目,2022年协助英方顺利通过英国教育部对该项目的批准性评估,获得好评。同年,也完成了中国教育部对中英土地资源管理合作办学项目的5年评估工作。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完成了2022级中英合作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依托该项申报的山东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示范工程项目,已经入选了山东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示范工程立项建设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