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

山东农业大学2023年度“最美教师”刁有祥

发布时间:2023-09-09浏览次数:86

刁有祥,男,196211月生,中共党员,19859月参加工作,教龄38年,现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先后荣获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泰安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夯实基础,勇攀高峰

刁有祥同志围绕严重危害我国家禽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疫病,开展病原学、分子致病机制与预防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针对我国广泛流行且危害严重的鸭坦布苏病毒防控技术与产品的攻关与创新历时8年,系统完成了坦布苏病毒病原的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解析坦布苏病毒致病及相关机制,研发了坦布苏病毒的弱毒活疫苗、灭活疫苗、DNA疫苗和基因缺失疫苗,建立坦布苏病毒系列核酸检测方法、现地检测方法及区分野毒/疫苗毒抗体的ELISA检测体系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完善的坦布苏病毒病防控综合技术,极大减少了坦布苏病毒病对水禽养殖业的危害,推进了水禽养殖绿色、健康、安全发展。该项目技术成果在我国10余省市的鸭养殖企业、农户广泛应用,其中坦布苏病毒活疫苗市场占有率在90%以上,累计推广应用6亿份,对控制坦布苏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起到了关键产品支撑作用。该项目获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1项,国家新兽药临床试验批件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发布地方标准4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68篇、SCI论文35篇,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40余人,培训养殖场技术人员36000余人次,累计减少养鸭业经济损失300余亿元,实现直接经济效益近6000万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获得2020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为保障我国禽养殖业健康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立德树人,锻铸团队

参加工作以来,刁有祥同志始终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根据国内外兽医学教育的新形势,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方法,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兽医学科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学术道德品质。在进行课程体系架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改革创新等领域,积极开展“实践性学习”,积极牵头推动教学改革试点,将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下的学习空间,引导、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家国社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服务他人解决生产问题,实现学以致用、由己达人,让爱国情怀成为学生立志筑梦的基石。讲授本科生的“动物性食品理化检验学”、“禽病学”等课程过程中着重针对实验课授课内容和实验技术进行改革,有效提高了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及动手实践能力;讲授研究生“动物病毒学、禽病学动物流行病学动物传染病学”等课程积极推进导师轮流讲座的授课方式。

刁有祥牵头建设的山东农业大学禽病学研究团队,利用在水禽疫病病原生物学的研究基础和优势,重点针对近年来水禽新发疫病的病原特点、与宿主互作的规律与机制、免疫逃逸与产生变异的分子基础等开展深入研究,从而确定水禽新发疫病的发生、流行的根本原因并以基础研究理论指导对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近年来,团队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近40项,发表文章175篇(其中SCI文章49篇),制定地方标准7项,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为畜牧兽医行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2021年团队因此获评山东农业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

扎根科研,硕果累累

刁有祥同志聚焦家禽重要疫病的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为我国家禽生产保驾护航,产生了一批极具创新性和产业引导性的重大成果。目前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项目、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年均到位科研经费150余万元,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50余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其中“鸭坦布苏病毒致病机制研究与疫苗创制”获2020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位)。在“Transboundary and Emerging Diseases”、“Veterinary Microbiology”、“中国兽医学报”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50余篇(SCI收录8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制定地方标准7项。主编、副主编《禽病学》、《鸡病诊治彩色图谱》、《鸭病诊治彩色图谱》、《鹅病图鉴》等著作30余部。